原标题:上海QDLP新配额启动,第一批瑞士百达翡丽的意图是什么?
《中国商报》近日从相关监管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获悉,上海已推出新一轮QDLP(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)额度发行,其中包括瑞士资产管理机构Pictet,该公司已正式获得QDLP试点额度。第一批外资机构获得新配额的意图是什么?疫情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会对资产管理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?
针对本轮QDLP额度背后的故事,以及外资将如何搭乘中国“双向金融开放”的班车,中国商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瑞士百达翡丽集团高级合伙人雷诺·德普莱恩(Renaud Depoulain)。他告诉记者,他计划从“走出去”QDLP开始,在中国建立品牌和资质,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海外资产配置能力;在“引进”方面,下一阶段不排除申请成为WFOEPFM(外资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经理)资格,进一步申请设立公募基金,但布局还是要循序渐进。
QDLP是上海在2013年率先尝试的一个创新项目,使大量国际资产管理巨头能够“提早采用”中国市场。日前,接近监管的人士也告诉记者,几乎所有2016年后在中国开始备案为WFOEPFM的外资都是在上海QDLP试点开始的,而申请成为全资公募基金的5家外资(贝莱德、卢博美、富达、联博、泛达)也大多参与了试点,所以试点起到了孵化作用。
与过去几年获得QDLP额度的资产管理巨头不同,瑞士百达翡丽资产管理旗下的瑞士百达翡丽集团是成立时间最长(2015年)且独立未上市(采用合伙制)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。截至2020年6月底,集团管理和委托的总资产达5890亿美元,成为欧洲顶级私人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。
新一轮QDLP也吸引了更多想“早采”中国市场的国外巨头。百达翡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与以往相比,这一轮的新思路是加快额度审批,之前获得额度的机构用完额度后可以随时重新申请,单户额度比以前更灵活。机构可以通过QDII(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)计划投资多个不同的境外标的,但QDII只针对公募机构,而QDLP是境外私募业务的关键部分,通过QDLP募集的资金可以投资境外母公司的资金。
虽然百达翡丽在上海的WFOE并没有选择直接申请PFM,在国内募集资金,投资国内市场,而是选择在国内募集资金,通过QDLP投资海外母公司具有优势的产品,德普莱恩塔告诉记者,其实百达翡丽对中国资本市场非常熟悉,是首批申请RQFII的机构之一。同时,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也通过沪港通、债券通和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(CIBM)进行布局。此外,通过QDII计划,百达翡丽还与在内地经营的国际银行合作。今年7月,百达翡丽推出首只北行互认基金“瑞士百达翡丽战略收益基金”。
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面对激烈的本土竞争,外资开始寻求QDLP的捷径,以避免直接面对中国本土的竞争。但这并不准确。“mainland China的本地机构极具竞争力,但我们从QDLP开始,因为我们需要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品牌和资质。在第二阶段,我们不排除申请PFM和公共基金等机会。作为长期投资者,我们一直在耐心地逐步推进中国的战略。”
在谈到中国投资者未来可能通过QDLP产品获得的海外投资策略时,德普莱恩塔表示,有四大策略——主题投资策略、绝对回报策略、多资产策略和新兴市场配置。
需要注意的是,疫情导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行低利率,股权投资日益重要,这将改变资产管理行业;同时,股市的输家和赢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,就像2020年科技股和价值股的差距一样,所以投资指数的走势可能会发生变化,主动选股就成为关键;此外,中国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机会。德普莱恩塔表示,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需求正在增加。虽然最近一些指数公司因为某些原因删除了几家中国公司,但这些公司在指数中的敞口并不是很大,不会影响积极投资者增持中国的决定。
无论是企业银行、券商还是资产管理,在华参展的外资机构要想成功,耐心持续的投入资金和人力是唯一的规则,近两年进入中国的资产管理巨头都很清楚这一点。
事实上,中国许多新的资产管理巨头也探索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,设立了公共基金,因此他们早就预见到了中国市场的挑战。
目前,中国的外资机构圈子正在扩大。如果要说差异化竞争,德普莱恩塔认为独立性是最大的特点,这使得百达翡丽的投资策略更具可持续性。他说,在过去的200年里,百达翡丽始终坚持从不涉足投资银行、从不上市、从不收购的理念。不涉及投行业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机构和客户的利益没有冲突;从不上市和并购都是为了保证独立于外部股东的压力。
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
本内容由第一财经原创,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CBN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,包括转载、提取、复制或创建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授权,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局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[email protected] .
文章作者回到搜狐看更多
周爱林 负责编辑: